2013年11月20日 星期三

食品安全不該變成新聞炒作

強調一點「不得檢出,不等於0

http://tw.news.yahoo.com/%E9%A9%9A%EF%BC%81%E5%B8%82%E5%8D%A06%E6%88%90%E9%AE%AE%E5%A5%B6-%E5%90%AB%E9%81%95%E6%B3%95%E7%A6%81%E8%97%A5-073233395.html

這個事情現在還不大,明天應該會更大

另外一篇蘋果的報導
http://www.appledaily.com.tw/realtimenews/article/life/20131120/295857/

來講幾個重點


1、原文「檢測採用歐盟檢測乳品的「氣相層析——質譜儀(GC/MS)」進行,比農委會規定對生乳採用「酵素連結免疫吸附反應(ELISA)」,更嚴苛與靈敏。塑化劑就是靠此檢測方法,才無所遁形。

問題來了,在塑化劑事件,政府公告的方法為 LC/MSMS ,而且有公文明定「GCMS」檢測數據不予以承認,為什麼呢?
因為食品中很多干擾,如果沒有去除乾淨,在GCMSD裡,干擾過重的話光是在定性上就很費力,而且必須避免 GC的原理高溫造成成份中基質的裂解後,干擾分析。
那 LCMSMS 沒這問題嗎?其實也有,但是LCMSMS 可以用很多的手法來去除跟避開干擾,另外就是 LCMSMS 沒有溫度破壞萃取分析億的問題。但是也是很多問題,這需要靠分析員的經驗來解析。

其他列出的禁用藥,其實不少也是用HPLC 的方法檢測,因此到底謂何今天會拿來用 GCMS 分析呢?我也想不通

2、原文「該研究採取定性研究,而非定量研究,僅檢測乳品樣本含哪些物質,並未檢驗物質的含量。

這些檢驗的化合物,如果是在一般就執行食品安全的實驗室,其實很容易拿到標準品,要定量其實根本不是問題。那麼謂何沒定量呢?
這讓我想到一個更邪惡的問題....就是「製造新聞」
在各家 GCMS 都有一個  NIST 的圖譜資料庫。這個資料庫一般來說都是買機器時會買一套。目前來說 NIST 可以提供標準電壓下(EI ion Source 70eV) 近 30 萬張化合物的裂解圖譜(有的化合物會有兩張以上的圖譜)。
那麼這些常用藥跟一些工業常用的化學品當然也會建立進去。

先不論怎麼萃取這些牛奶、調味乳,就用實驗室習慣的萃取法好了,把牛奶萃取後,注入GCMS 分析,依照圖譜上的波峰( peak)進行資料庫比對,這時候資料庫就會列出可能的化合物學名或是登錄的俗名,並且列出相似度有多高。

一般來說質譜最好相似度要 70% 以上,他的可行度才會高,注意唷,是「可行度」,不是「一定就是」。

如果這個新聞記者拿到的資料就是這樣產生的話,的確「只能定性,卻不能定量」這樣的數據,我必須以我的專業(遮住我的良心)說:這根本不足以拿來上新聞。因為僅僅只能做個參考而已。太不嚴謹了。


最近的食安問題不小,要製造新聞,我到覺得沒什麼,但是請用對方法,用有公權力認可的方法來搞,不要這樣造成社會恐慌!!!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